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自1994 年这项竞赛已被国家教委规定为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这一活动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我校自2008年开始组队参赛,参赛队员来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五年来,在学院、各部门的支持下,我院共有22支队伍参赛。参赛以来我校已获得四川赛区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5项。通过参赛我们发现数学建模竞赛有以下特点:(1)赛题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2)赛题更加灵活,涉及面广泛,更有发挥的空间;(3)大学生数模竞赛更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教学部对学院的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作了汇报,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
基础部从2012年开始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建模入门简介、MATLAB软件基础、微积分模型、数据建模法、数学规划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图与网络模型、灰色理论建模等。选修该课程的本科学员占学生总数的95%。选修课以物理、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一些典型实例为背景,阐述如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期数学建模集训
在小学期开展数学建模集训活动,选派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指导工作。数学建模集训为期四周,包括4次讲座和3次实战模拟,在小学期教学周的晚上和周末进行。参加《数学建模》集训的同学,将代表学院参加9月份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集训期间遴选出参赛选手,全国竞赛前一周进行赛前注意事项讲解并布置竞赛工作。集训内容包括:资料的收集和论文写作、离散模型、数据处理方法、预测模型等,通过模拟赛题,提高学生的参赛能力。
三、重视参赛过程
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规则,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过程的组织。一是作好参赛学生心理方面的指导,及时给与学生鼓励和关心。二是作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
四、赛后总结,以赛促教
竞赛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对本年度的竞赛工作进行总结。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推动了我院工科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课程,老师们积累了大量建模案例,从中挑选出具有创造性和启迪性的模型,运用到《高等数学》和其它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从而构成T-C各级教学项目。在数学建模开展的案例讨论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相互间吸取丰富实用的知识、科学方法和手段。
五、14年建模竞赛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参加实际竞赛的能力,提高我院参赛学生的竞赛水平,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成绩为我校赢得荣誉,基础部制定了2014年数学建模竞赛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1.成立数学建模协会
成立“成都东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由基础部数学课程组老师担任指导和培训工作。建模协会的宗旨在于:集中对数学建模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应用数学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全国竞赛选拔人才。提高会员的建模水平,增强我校在相应的省内与国内竞赛中的竞争实力,宣传数模,推广数模,活跃校园学术气氛,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2.举行交流会
邀请专业教师给同学们开展一系列讲座,指导同学专业知识。邀请学院各系参赛获奖的同学给数学建模培训班的同学交流,讲解自己对建模的理解和参赛经验。
3.聘请指导教师
邀请校外有经验的教师做讲座或作为我院数学建模方面的顾问,为我院师生培训建模知识。
4. 加强赛前训练
根据全国数模竞赛的特点,全面而系统地了解赛题的特点、解题的格式以及如何表达解题的思想等等。每年应在我国数学建模成绩公布后立即着手组队安排训练。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加强论文写作、模拟题的训练。
5.组织一系列活动
建模协会成员积极挖掘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深入实践,作一些适当的数学推理。